老周是沈阳人,开长途客车快30年了,主要跑沈阳到吉林的路线。
十几年前,高铁还没普及,这趟线很火,尤其是夜班,有不少人坐。
老周经验足,夜间行车从不出错,可2015年发生的一件事,让他再也不敢开夜车了。
那年冬天,老周像往常一样开夜班客车从吉林返回沈阳。
去的时候车上人挺多,回来时乘客陆续在中途下了车。
快到沈阳郊区时,车里只剩下了三个到终点站的乘客:一对老夫妻和一个年轻小伙,都在后座闭眼坐着。
凌晨3点多,天特别冷,路边结着冰,老周开着暖风,精神还算集中。
突然,车灯照到前方路边有一群人,老周仔细一看,是七个女人,站在一个老站牌下招手。
他心里盘算着,快到市区了,拉几个人能赚点外快,就慢慢把车停了下来。
车门打开,老周探着头问:“你们去哪儿啊?到沈阳市区25块钱一位。”
可看清这群女人的穿着后,他愣了一下。
现在是2015年,可她们都穿着深蓝色或暗红色的旗袍,盘着老式发髻,脸上抹着淡淡的粉,看着像几十年前的打扮。
老周心里有些犯嘀咕,但车门开了,总不能再拒载。
女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回答,说的是地道的沈阳话,要去市区的老北市。
她们说话时面带微笑,声音细细的,听着挺客气。
老周想,可能是附近剧团的演员,刚演出完没来得及换衣服,也就没多问,让她们上了车。
女人们上车后,坐在了中间的空座上,叽叽喳喳的聊了起来,说的都是些“哪家点心铺的糕点好吃”“昨天的戏唱得怎么样”之类的话。
老周一边开车,一边偶尔从后视镜看一眼。
开了大概40分钟,天快亮了,车进入了沈阳市区,马上就到老北市站点了。
老周松了口气,顺手打开车内的灯,准备喊她们下车。
可灯光一亮,他扫了眼后视镜,瞬间僵住了,中间的座位上空无一人,刚才还在聊天的女人全不见了。
老周吓得手一抖,赶紧踩刹车,车猛地停在路边。
后座的老夫妻和年轻小伙被惊醒,小伙揉着眼睛问道:“师傅,你咋突然踩刹车?”
老周指着中间的座位,声音发颤:“刚才刚才上来的那几个穿旗袍的女人呢?她们去哪了?你们看见了吗?”
小伙一脸莫名其妙:“啥女人?你停车的时候对着外面自言自语了几句,但根本没人上车,我当时还以为你癔症了呢!”
老夫妻也点头:“是啊,没见有人上车,就你一个人在那儿自言自语。”
老周脑子“嗡”的一声,冷汗顺着后背往下流。
他突然想起,刚才女人们上车的地方,是郊区的一个老巷口,几十年前那儿有个戏班子的大院,1970年左右着了场大火,院里的几个女演员没跑出来,全烧死了。
剩下的路,老周握着方向盘的手一首在抖,心惊胆颤的开回了客运站。
到了站,他立马冲进调度室,把事情说了一遍。
调度员脸色也变了,因为以前就有司机说过类似的事,只是当时他说了,却没人当真。
领导知道后,为了不引起恐慌,给了老周一千块钱,又给换了白天的短途线路,叮嘱老周一定要对这件事保密。
后来,老周再也没跑过那条夜班线,也没再经过那个老巷口。
至于当时,车上为什么只有老周能看见那些女人,恐怕他永远都不会知道答案了。